外觀
長尾革單棘魨 Aluterus scriptus 是一種體型修長的革單棘魨,俗稱掃把,剝皮魚,身體側扁,皮膚光滑且沒有明顯鱗片。全身呈灰藍色或褐色,布滿如手寫文字般的不規則深色紋路,這也是它名稱「scriptus」(意為「書寫」)的由來。尾巴相對細長,與一般魨魚較圓潤的外型不同。
棲息地
這種魚廣泛分布於熱帶與亞熱帶的珊瑚礁、礁石區及沿海水域,深度可達100公尺。它們經常在礁區附近悠游,或藏身於海草叢與岩石縫隙中,利用自身花紋偽裝,避免掠食者的攻擊。
覓食習性
長尾革單棘魨是雜食性魚類,主要以小型無脊椎動物、海綿、珊瑚藻、甲殼類及一些海藻為食。它們的嘴部雖小但堅硬,能輕鬆啃食堅硬的海綿或甲殼生物,展現其獨特的適應能力。
生態行為
這類魚通常是獨來獨往,不太成群活動。當遇到危險時,它們會利用身體的延展性鑽入岩縫,並將身體膨脹,使捕食者難以將其拉出。它們的游泳方式較為緩慢,但能靈活操控方向,彷彿在水中「滑行」。此外,像許多魨魚類一樣,它們體內可能含有毒素,讓掠食者不敢輕易吞食。
這種魚雖然外表奇特,卻是海洋生態系中重要的一環,有助於控制無脊椎動物族群,維持珊瑚礁的健康。